1975年8月18日黎明时分,北京军科院西楼的木质窗框被一阵匆忙的脚步声震得微微颤动。这个特殊的日子本该是张爱萍将军的六十大寿,然而就在前一天,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已被秘密送往空军总医院治疗。院方给出的诊断是心脏不适,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隔离审查。窗外,法国梧桐的叶片在风中剧烈翻卷雅休配资,宛如无数封泛黄的加密电报,将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暴征兆昭然若揭。
展开剩余52%此后数年间,潜射导弹与洲际导弹两大项目齐头并进。每次发射前,张爱萍必定亲自巡视现场,从液氮输送管道一直检查到发射井底部。有次安全员见他弯腰拾起一根散落的鞋带,急忙劝阻:首长,这里粉尘大,别俯身。他轻轻掸了掸军装领口,意味深长地说:一根鞋带卡住阀门,几十亿经费就化成青烟了。 1980年5月雅休配资,东风五号全程飞行试验圆满成功。当晚,张爱萍拨通宋时轮的电话,只说了十个字:任务成了。回北京喝酒。听筒里传来沙哑的大笑:好!没给老子丢脸!这声豪迈的回应,仿佛彻底撕碎了1975年那个阴郁的夏天。 时光荏苒。2003年,93岁高龄的张爱萍与世长辞,骨灰撒向渤海与戈壁交界的航天试验场上空。熟悉他的人都知道,这片苍穹既见证过火箭腾空的壮丽轨迹,也铭记着一位老将军从隐忍到昂首的生命弧光。墓碑上敢说敢做四个大字,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刚直不阿的一生。 张爱萍的遭遇并非个案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耿直性格与复杂政治的一次次碰撞,在许多人身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伤痕。试想若当年没有粟裕那句关键指点,没有宋时轮那封刚柔并济的检讨,中国航天事业的诸多里程碑恐怕要推迟多年。历史书页上虽然满是技术参数与试验坐标,但真正撑起这些成就的,永远是那些在惊涛骇浪中相互扶持、敢于担当的血肉之躯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